實驗室氣液相微量進樣器的校準是確保實驗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關鍵步驟,主要涉及重量校準、體積校準以及結合儀器響應的校準方法。以下是詳細的校準步驟及注意事項:
一、重量校準法
原理:利用已知密度的液體,通過測量進樣器吸取液體后的質量變化,計算出實際吸取的液體體積,并與標稱體積進行比較。
步驟:
準備標準液體:選擇密度已知且化學性質穩定的液體作為標準液體,如純水(密度約為1g/mL)或特定濃度的有機溶劑溶液。
清潔進樣器:使用適當的溶劑(如甲醇或丙酮)清洗進樣器,確保內部無殘留物,然后用氮氣或空氣吹干。
校準天平:使用經過校準的分析天平,確保測量準確性。
測量質量變化:
記錄進樣器在吸取標準液體前的質量
使用進樣器吸取一定標稱體積(如10μL)的標準液體
記錄進樣器在吸取標準液體后的質量
計算質量變化
計算實際體積:根據標準液體的密度
計算實際吸取的液體體積
比較與調整:將實際體積與標稱體積進行比較,計算誤差。如果誤差超出允許范圍,需調整進樣器的校準系數或進行維修。
二、體積校準法
原理:直接測量進樣器吸取或排出的液體體積,與標稱體積進行比較。
步驟:
準備校準容器:使用已知體積的微量容器或移液管作為校準容器。
清潔進樣器與容器:確保進樣器和校準容器內部無殘留物。
吸取與排出液體:
使用進樣器吸取一定標稱體積的液體。
將吸取的液體完全排入校準容器中。
測量排出體積:觀察校準容器中液體的體積,或使用其他測量方法(如重量法)確定排出體積。
比較與調整:將排出體積與標稱體積進行比較,計算誤差。根據誤差情況調整進樣器的校準系數或進行維修。
三、結合儀器響應的校準方法(以氣相色譜儀為例)
原理:通過進樣器向氣相色譜儀注入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根據儀器響應(如峰面積或峰高)與進樣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校準。
步驟:
準備標準樣品:配制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溶液。
清潔進樣器:確保進樣器內部無殘留物。
設置儀器參數:根據實驗要求設置氣相色譜儀的參數,如進樣口溫度、柱溫、檢測器溫度等。
進樣與測量:
使用進樣器吸取一定體積的標準樣品溶液。
將樣品注入氣相色譜儀的進樣口。
記錄儀器響應(如峰面積或峰高)。
繪制校準曲線:改變進樣量,重復進樣與測量步驟,繪制儀器響應與進樣量之間的校準曲線。
校準進樣器:根據校準曲線,調整進樣器的校準系數,確保進樣量與儀器響應之間的線性關系。
四、校準注意事項
環境條件:校準應在穩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避免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操作規范:嚴格按照校準步驟進行操作,避免誤操作導致校準結果不準確。
定期校準:定期對進樣器進行校準,確保其實時準確性。校準周期應根據進樣器的使用頻率和實驗要求來確定。
維護保養:定期清潔進樣器,檢查并更換磨損的部件(如針頭、密封圈等),確保進樣器的正常工作。
記錄與追溯:建立校準記錄檔案,記錄校準日期、校準方法、校準結果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查詢。